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都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01
地震预警知多少
一提起地震,每个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可怕!要是能预知地震,那该多好啊。不过目前,人类还不能像预报天气一样提前几天预报地震,但是却能在地震发生后、灾害发生前发出警告。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在地震时,地下岩体的破裂和错动会形成地震波,向四周传播,这就和把一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水面,产生的水波向四周扩散类似。研究发现,地震产生的实体波有两种:一种叫P波,它的特点是上下震动、无破坏性、危害较小;另一种叫S波,它的特点是水平震动、有破坏性、危害较大。P波比S波“跑”得快,速度相差10到30秒。所以,地震监测系统会先测到P波,它就像个“侦察兵”在“大部队”S波造成破坏之前,先给人们“通风报信”。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伤亡率可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伤亡率可分别减少39%和95%呢。这么看来,地震预警的功劳可真不小啊!
02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避险可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情况,而室内避险又分平房、高层、公共场所、电梯等情况。
如果在室外,我们应当及时跑到空旷的地方避险,保护好头部,远离高大建筑物及高压电线、广告牌等。如果地震时家人正在开车,我们要提醒家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靠边停车,然后躲到空旷的地方。
如果住在平房,我们要迅速逃到室外,切勿在屋内逗留。如果住在高层楼房,我们也要保持冷静,不要做出跳窗等危险举动,也不要去阳台、楼梯间这些地方躲避。正确的方式是迅速地躲在结实的家具下,或者躲在空间较小且有承重墙的房间里(比如厨房、卫生间等)。现在的高层楼房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材质,比一些平房更结实,所以地震时楼层越高越不安全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果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我们首先不能慌张,避免发生踩踏等二次伤害事件,然后找坚固的遮挡物躲避,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撤离。如果被困在电梯里,我们可以按下电梯中的紧急按钮及时与救援人员联系,还可以通过敲击石块等方法呼救。切勿大喊大叫损失体力,更不要因为过度紧张做出过激行为。
第一波震感过去后,大家应该在室外停留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回去拿取财物,避免被余震伤害。还要注意的是,地震可能会造成水源污染,大家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喝沸腾过的水,不要喝生水,也尽量不要吃被生水泡过的食物。在避险过程中,我们要听从社区或应急抢险工作人员的指挥,科学避险。
如果地震来临,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做出适合所在场所的避难选择。其次,千万不可以中途折返,留恋财物,以免余震造成伤害。最后,不要听信谣言,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严肃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次地震演习,这样才能在突发情况下保护好自己,享受美好人生。
03
灾害来了哪里躲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些地方,它们平时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遇到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时就会变成紧急避难场所。在发布临震预报,发生破坏性或会有较大影响的地震灾害事件等情况时,紧急避难场所就会开启。紧急避难场所一般会选在既有宽阔的空间,又能方便集合周围人群的地方,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停车场等。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快速找到紧急避难场所呢?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做好准备,熟悉居住地周围的环境,留意周围的应急标志、应急疏散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出入口等。
2.如果在外地时遇到灾害,我们可以通过查询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找到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信息。
3. 我们还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查看地图,这样可以快速获取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04
应急包里都有啥
除了掌握一些避险知识,每个家庭准备一个应急包,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使用的概率不高,但万一意外发生,我们可以利用应急包中的物品进行自救,把伤害降到最低。
基础物品,家家必备
基础版应急包清单中的物品,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防火毯、呼吸面罩等有储备难度的,可用毛巾、湿纸巾替代,在紧急情况下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扩充物品,按需准备
扩充版应急包清单中的物品,我们可以选择按需储备。耐用品一般按家庭的人数来决定储备量;消耗品最好储备两周的用量。
半年检查一次
应急包最好每半年就仔细检查并更新一次。尤其是食品、药品类的东西,如果储存条件不当,会出现变质、失效等问题。
放在容易拿的地方
应急包要体积小、重量轻,还要放在所有家庭成员都熟悉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幼儿除外),尽量避光储存,放在鞋柜、床头柜、卫生间等地。
E探:
其实,小伙伴们不必过于担心和恐惧,在日常生活中,灾害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掌握好防灾抗灾知识,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就能大大地降低损失。
每一次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国家都会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救灾方案,无数解放军叔叔阿姨像英雄一样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安宁的生活。向他们致敬!
策划:刘浩
作者:郑瓦
编辑/排版:魏博阅
审校:钟子维
来源:本文刊载于《中国少年报》3616期1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