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园地 > 正文

为队报写稿的体会

来源:通讯员频道

为队报写稿30多年了。回顾这些年来为队报写稿的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静心梳理了一下,体会还不少。上次已写了几段,现在续写几段,与通讯员朋友们交流。

有特点

有一年,接到报社编辑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在三月五日学雷锋日前后,队报准备编发一组少年儿童学雷锋的稿子,向我约稿。接到任务后,我琢磨开了:学雷锋是一项全国性的活动。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校学雷锋的活动多、起点高、影响大、报上肯定要有所反应。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雷锋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的辽宁抚顺这两个地方,少先队员学雷锋的情况,在报上也必不可少。队报版面不大,容量有限,这样留给反映别的地方少年儿童学雷锋活动的版面,就很有限了。如果稿子写不出特色,肯定上不了。那么写什么呢?原先,我想到写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学雷锋的事。广西有11个原住少数民族,其中,有几个还是全国仅有的。从这个角度去写,肯定有特点。但他们都居住在广西西部山区,交通不便,来回要好几天。身为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离开教学岗位去采访。这个设想只能放弃。然后,我想到我们市里有一所省聋哑学校,如果写残疾少年儿童也在学雷锋,就是一个特点,更是一个亮点。而这一点,恰恰是不为人注意的,写了肯定有戏!于是,我试着给该校校长打电话询问,结果,喜出望外,他们学校根据残疾少年儿童的特点,也在开展学雷锋活动。而且搞的有声有色!于是,我马上约时间,前往采访。采访回来后,立即写稿,并通过长话把稿子发到报社。事情的结果正如我所料:队报在第一版,用正版篇幅综述全国少年儿童学雷锋的情况。除了北京、上海、湖南望城、辽宁、抚顺这几个地方的情况上报之外,别的地方唯一挤进这篇稿子的,就是广西南宁市省聋哑学校少年儿童学雷锋的事。

有深度

广西处于祖国西疆,雨水充沛,江河湖海多,游泳是人们日常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这里夏天来得早,泳季开始要比其他地方早一两个月。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年都有因为不注意安全,而发生少年儿童游泳溺亡的事故,令人心痛。有一年的4月底、5月初,我所在的城市在泳季刚开始,就接连发生了几起少年儿童溺水身亡的不幸事故。我打算把此事写成稿件,向少年儿童们敲敲警钟。但如果只是写“xx日在x地,发生了x起少年儿童因游泳不慎发生溺水事故,死了x人”,就太一般化了。教育意义不大,没有深度。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在写稿时,只是把这几起溺水事故作为由头,然后笔锋一转,把自己多年来当教师总结出来的游泳安全注意事项,写进稿子。告诉大家应该从哪几方面去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样的稿子,少年儿童读后,不仅知道哪里出了事,而且知道了如何防止这种事发生,不让悲剧重演,稿子就有了深度。稿子发出后不久,队报就在头版刊发了。

有广度

队报作为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在反映情况时必然要注重全面,报道的面越广,其全国性就越能体现。因此,全国性的队报和地方报纸不一样。地方报纸可以一年多次反复连续报道某一学校(特别是当地所谓的“重点学校”)的情况,而全国性队报不可能这样做。在这方面我走过弯路,光写自己所在的学校发生的事,稿子写了不少,但见报的不多。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一年中,某一个学校的情况,能在全国性的队报中出现一两次就很不错了,再多就难了。怎么办?根据这一情况,我试着跳出自己学校这个圈子,广交朋友,多了解掌握情况,多获取新闻线索。从中找有价值的东西,写成稿件。这样,稿件见报率低的情况,渐渐有所改观。我在学校工作时,就结交了许多兄弟学校,甚至外地一些学校的朋友。离开教育战线,乃至退休之后,我仍然坚持广交学校的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情况,获取线索,然后挑选自认为有价值的去采访。2012年,队报用了我的3篇稿,这3篇稿子反映的事情就发生在3个不同的学校里。

本报终身通讯员:郑际浩

(责任编辑  包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