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点,轩轩和小伙伴们一边和迎接他们的老师打招呼,一边跑进社区。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挪动椅子的“吱呀”声,孩子们兴奋的“叽喳”声,连窗外的阳光都跟着雀跃起来。
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这样元气满满的早晨,正在114个爱心托管班同时上演。瞧,孩子们热热闹闹的一天,又开始啦!
01 药姑山的“宝藏”爷爷
爱心托管班:隽水镇雁塔社区点位
大学生志愿者:湖北文理学院 谌诣
在雁塔社区的爱心托管班,二年级的轩轩拼过酷炫的模型,玩过神奇的3D打印,遇到了许多新鲜事儿。
这天,药姑山的药农陈爷爷来了,他的竹篓里,装着各种神奇的草药,都是刚从山上采到的“宝贝”。
“这是黄精,能补气润肺。”陈爷爷拿起一块像生姜的根茎,“它爱躲在山腰背阴的石缝里,没双‘火眼金睛’可找不到哟。”接着,他又捻起一朵小花:“采金银花,可不能等到开花,花蕾的药用价值才高。”
第二天,轩轩和小伙伴们拿起画笔:漫山遍野的药苗、弯弯的小路、背着竹篓的药农。“看,这是我们的药姑山!这座‘江南大药库’里藏着2000多种草药。”孩子们高高举起画纸,声音又亮又自豪。
“这些老传统、老故事,是我们的‘根’和‘魂’。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药姑山,既增强了对家乡的认知,也为县域发展积蓄了未来力量。”
02 和大地“击掌”
爱心托管班: 通城县实验学校点位
大学生志愿者:华中师范大学 郭银
“咚咚咚!啪啪啪!”通城县实验学校的爱心托管班里,响起一阵有力的拍打声。志愿者郭银正带着孩子们跳一种特别的舞蹈——通城拍打舞。
“老师,为什么以前的人要光着脚跳舞?感觉一点儿都不酷……”刚刚接触拍打舞的小希,小嘴撅得老高。
“来,来,试试看!拍拍肩、拍拍臂……”看到班里最害羞的小洁都拍得那么开心,小希也忍不住跟着“啪嗒啪嗒”起来,越跳越起劲。
03 笔尖上的牵挂
爱心托管班:关刀镇道上村云溪学校点位
大学生志愿者:黄冈师范学院 胡淑睿、周梦萍
“桃子姐姐,你看我画的画!”“桃子姐姐,我剪纸得小红花啦!”一下课,志愿者胡淑睿身边就围满了小朋友。因为爱吃桃子,她被孩子们甜甜地叫做桃子姐姐。
爱心托管班里,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村云溪学校爱心托管班的志愿者们想了个好主意:“笔尖上的牵挂——给爸妈写封信!”
写信时,连最调皮的孩子也变得特别安静。平时大大咧咧的子轩,工整地写道:“爸爸妈妈,我已经好久没见到你们了,我的思念,比山间的大雾还浓……”琪琪则反复问:“在那边过得好吗?有肉吗?有鱼吗?”小小的信纸上,铺满了浓浓的牵挂,字里行间,都是对父母在外奔波的体谅。
一个月的时间飞快过去。轩轩和小伙伴们向大人们讲着药姑山的故事;小润的字引来阵阵夸奖;拍打舞的节奏仍在回响;走廊里挂满了漂亮的剪纸、写给爸妈的信、描绘家乡的画……在爱心托管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本领,更有被珍视的快乐、对家乡的自豪,以及表达爱的勇气。
“团团来带娃,家长更安心。”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共青团通城县委公益托管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将爱心托管班铺展至城乡各处。如今,114个托管点位,让超过4000名孩子在家门口度过充实的暑假,也让家长们不再为“假期怎么办”发愁。
通城县爱心托管班之所以办得好、办得久,赢得许多家庭点赞,离不开一支特别的“老师团”。
依托共青团组织,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团县委精准对接全国10所高校的373名大学生志愿者,与21名本地“隽秀青禾”学子携手,组建起一支充满活力的服务队伍。他们花心思设计内容、组织活动,将大学所学知识巧妙“搬”进爱心托管班。就像团通城县委书记陶岳峰所说:“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看似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活动的场地,其实是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专业服务,让孩子们在温暖的大家庭中,被看见、被倾听、被点亮。”
上海市
“小张老师,这是我折的爱心,送给你!”爱心暑托班手工课结束时,9岁的小叶举着皱巴巴的红纸跑过来,把折好的爱心塞进老师张怡婷手里。看着眼前这个曾经连3分钟都坐不住的男孩,如今能安静完成手工,张怡婷突然想起十年前——2015年的夏天,也是这样一个午后,她作为爱心暑托班小学员,把画歪的向日葵送给了志愿者。
从“被照顾”到“去守护”:身份变了,温暖没变
在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里,藏着许多这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张怡婷、尹羽纶、卫嘉淳……这些曾经在爱心暑托班收获温暖的“小不点”,如今成了守护孩子们暑假的“小老师”。他们带着儿时的记忆重返课堂,让爱像接力棒一样,在盛夏里传递。
张怡婷和爱心暑托班的同学们
有次手工课上学折爱心,张怡婷手把手教同学们怎么对齐边角。折完后,她让大家送给最喜欢的人。只见小叶攥着那颗有点皱皱巴巴的红纸,突然跑到张怡婷面前:“这是我折的爱心,送给你,我喜欢小张老师。”
那一刻,22岁的张怡婷的心头,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爱心暑托班十二年:从“看孩子”到“育成长”
卫嘉淳老师和暑托班的同学们
卫嘉淳老师向他们讲述以前的故事:“我小时候一个班挤40多个孩子,现在你们30人一个班,还有延时服务。”他记得2016年爱心暑托班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而现在爱心暑托班能体验无人机、学扎染、做科学实验。卫嘉淳说:“有个做扎染的女孩说,要把染好的手帕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张怡婷记得,2015年的暑托班更像“暑假乐园”:几十平米的教室里,志愿者带着大家折“青蛙”、唱儿歌,安全全靠老师“眼观六路”。而现在,她所在的爱心暑托班成了“科技小天地”——孩子们戴着VR眼镜“云游”博物馆,在AI课上和机器人对话,还能亲手操作3D打印机做出小摆件。“以前是‘看好孩子’,现在是‘教好孩子’。”张怡婷说,今年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开设778个办班点,1539个班次,覆盖全上海所有街镇,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定期来检查,连高温户外运动方案都是“定制款”。
尹羽纶和爱心暑托班的同学们
爱的接力:每个孩子都在成为“温暖的人”
从2014年开始,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委牵头主办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便带着温度扎根在城市的街巷里。十二年来,它像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为孩子们遮起夏日绿荫。作为连续12年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被纳入2023——2025年上海市民心工程,把“公益性看护”的承诺写进了千家万户的期待里。截至目前,5483个暑(寒)托班里,留下了50万人次小学生的笑声和近11万名大中学生志愿者的青春足迹,让这份温暖从夏天延至冬天,成了上海人心里最踏实的“假期约定”。
宁夏银川市
清晨,宁夏银川的一个暑托班里,孩子们正把志愿者老师团团围住。“老师老师,今天我要做什么呀?”话音未落,走廊里就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小学员任同学兴奋地抱着一大堆彩笔冲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伙伴。这边孩子们还在模仿跳傣族舞,那边红色故事会又传来阵阵掌声……这个夏天,银川的孩子们不是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而是在一个个充满惊喜的“快乐星球”上探索。
01 快递“超人”童画绘
在贺兰县星艺堂艺术教室的暑托班里,画笔发出“沙沙”声。这里的孩子们有个共同点——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附近忙碌的快递员。教室不远处就有个快递集散点,旁边小区里还开着三家快递站。暑托班负责人马超说:“开在这儿,就是图个方便,让快递员的孩子暑假有个安全好去处,也帮家长们减轻负担。”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父母的职业,暑托班安排了一堂特别的绘画课,主题是《致敬百业劳动者之快递员》。
“看!我画的是妈妈在送快递!”小学员魏蕾说,“我陪妈妈送过几次快递,才爬了两栋楼,腿就酸得走不动路了。妈妈天天这样,太不容易了。”旁边的小伙伴海思成使劲儿点头,“我妈妈也是每天送快递,简直像‘超人’一样厉害!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发明个能爬楼的机器人帮她,让她轻松点儿。”
看着画纸上的快递“超人”,马超心里也暖洋洋的。这些画,是孩子们给爸爸妈妈的一份心意,也是这个暑托班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家庭送上的一份支持。
02 认识身体 保护自己
“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志愿者肖佳怡的问题刚抛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头部!”“膝盖!”热闹的互动拉开了贺兰县迎宾社区暑托班“青春守护防线:未成年人防性侵自护指南”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通过“指指看”游戏,肖老师让大家指出身体部位,自然地引入了“隐私部位”的概念。起初,孩子们有些腼腆害羞,但在肖老师耐心的引导下,大家很快明白了:隐私部位是每个人的“小秘密”,需要好好保护,也要尊重他人的“小秘密”。
为了让知识更直观,肖老师分发了画有男孩女孩的图片和彩笔,让孩子们圈出需要特别保护的隐私部位。
紧接着,肖老师还通过“情景演练”让大家学以致用。孩子们都掌握了“大声说不、赶快跑开、立刻告诉信任的大人”的应对方式。
演练刚结束,小学员宁宁就恍然大悟:“之前公交车上有个叔叔碰我,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原来那是不对的!”旁边的彤彤也用力点头:“我也遇到过!以前只会害怕,现在我知道要马上跑开,并告诉大人!”
看着孩子们自信的模样,肖老师说:“这堂安全课就像给孩子们装备了一面坚固的‘护身小盾牌’,能帮助大家认识身体,保护自己,学会大声说‘不’!”
03 红色地标会说话
“兴庆区的每一处老地方,都藏着不褪色的革命故事。”在银川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暑托班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现场,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永康社区的王秀红书记指着屏幕上的街景照片说道,“鼓楼、玉皇阁、实验小学……这些伴随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长大的地方,当年都是播撒革命火种的地方,见证了咱们宁夏先辈们的热血和担当!”
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听得入了迷。“我每天都会路过鼓楼,但一直不知道它是咱们中共宁夏第一个特别支部的旧址!”“原来实验小学是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的发源地!”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感觉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更深了。
这次特别的“红色历史课”,让家门口的风景有了新的意义。马紫嫣说:“以后我每次路过,都会想起今天听到的故事,记住那些为了今天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人们。”
04 团结种子心中种
银川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不少暑托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设计成主题课程或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多彩民族、感受团结力量。
贺兰县迎宾社区暑托班的活动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是蒙古族的蒙古包!我认识那个尖尖的顶!”“哇,她的裙子像开屏的孔雀,是傣族的!”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通过展示多彩的民族服饰图鉴和特色建筑影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民族文化发现之旅”。
贺兰县星艺堂艺术教室里则是另一番景象,孩子们正专注地描绘着象征团结的大石榴。小学员马琪彤和她的回族小伙伴头碰头,边画边分享着自己民族的有趣习俗。“每个民族的特色都很奇妙!”回族男孩杨子旭由衷感叹。
在宁夏,这样的暑托班还有很多。今年暑假,共青团宁夏区委组织5407名青年志愿者,组建成752支服务队,走进全区758个点位,为24918名孩子撑起了既安全又有趣的暑期托管天地。志愿者们既当老师又当朋友,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与心理辅导等内容,提供温暖的暑期托管服务,让孩子在学习里找到成就感,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和交往。这一项目还被纳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
未来,这份关爱还会被送到更多的角落,让更多孩子既玩得开心又长得稳当,假期处处有“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