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一起走进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刚走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门口,小读者们就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了——路两旁的大树郁郁葱葱,听不到汽车喇叭声,就像闯进了童话里的森林。工作人员叮嘱大家:“嘘——这里的猛禽都是‘病号’,需要安安静静地养病。”大家立刻放慢脚步,连呼吸声都变轻了。
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是非盈利性野生动物救助机构,目前有5名猛禽康复师,一年要照顾两三百只猛禽,而且全年365天都有人值守!听到这里,小读者们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接下来,最令大家期待的环节来啦——参观猛禽的“病房”和 “手术室”。
为了让猛禽安心恢复,猛禽“病房”不像动物园中网状的笼舍,而是封闭无窗的木墙,门也是紧闭的,小读者们只能通过门上的小孔来探望这些“病号”:有体形娇小的红隼、燕隼、红脚隼,还有我国体形最大的类大……
从小孔里看到的“病号”
接着,小读者们来到手术室参观。在这里,大家见到了许多新奇设备:避免猛禽失温的恒温手术台,精度为2克的体重秤,还有一个特别酷的“羽毛银行”,里面存放着1000多根大小不同的羽毛!这些羽毛都是给受伤猛禽“补残”用的,让它们能和受伤前飞得一样好。
恒温手术台
“羽毛银行”
“救助人员在给猛禽喂食时,要戴上有假鸟头的手套和有着长长面纱的帽子。这些野生的猛禽不是宠物,这样做是为了让它们不依赖人类。” 小读者魏锦怡认真记下笔记。
带鸟头的喂食器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小读者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向康复师抛出一个个“小问号”——
小读者侯梦洋
猛禽放归的标准是什么?
放归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身体健康,救助前的伤病问题在放归前都要解决;二是心理健康,要确保猛禽在放归后仍然具有野外生存的能力,不依赖人类的饲喂。
康复师
小读者钱维世
我也想为救助猛禽或者其他鸟类出一份力,该怎么做呢?
小朋友们可以从身边入手,比如在窗户上贴鸟类防撞贴,防止鸟类误伤;对于没有受伤、但是飞不起来的幼鸟,如果有很多人围观,需要尽快疏散人群;如果遇到已经受伤的猛禽,就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们进行救助。
康复师
“没准我们下次仰望天空时,就能看到被救助过、戴着环志的红隼掠过。”“原来保护猛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给它们留一片真正的树林,像朋友一样用心对待它们。”参观结束后,小读者们兴奋地交流着收获,纷纷表示要做保护猛禽的先行者、守护自然的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