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
材料一 《海底两万里》梗概
文:莫莫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只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怪物。它偶尔浮出水面,不少船只受到这个怪物的攻击而沉没。政府派出护卫舰“林肯号”前去跟踪追捕,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参加。一天晚上,教授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冒出水面。“林肯号”随即向怪物驶去,船上的人和“海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怪物似乎被激怒了,从头上喷出两股水柱。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三人被抛入水中。教授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教授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铁皮屋子里,身边坐着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他疑惑不解。两个陌生人进来向他们致意,可是教授试了几种语言,他们都听不懂。正在为难之时,他们的主人出现了。他叫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他说虽然教授他们已成了俘虏,但仍享有自由。为了保密,他不会释放他们,而且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怪物”不是什么奇特的生物,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
尼摩船长强行让教授三人随“鹦鹉螺号”一起周游四海。“鹦鹉螺号”在太平洋里潜行。教授透过玻璃窗,一路观赏着光怪陆离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潜艇驶入印度洋,在斯里兰卡附近,教授他们到海底参观采珠场,还和鲨鱼展开搏斗。在大西洋海底,尼摩陪着教授参观沉没已久的大陆—大西洲。他们观赏了海底火山喷口吐出硫黄火浆的奇景,也察看了已成废墟的庞贝城。潜艇又向南极进发,在成群结队的鲸鱼中间穿行。他们历尽艰险,一会儿是冰山封路,一会儿是章鱼围攻,一会儿又是敌舰偷袭。
十个月过去了,历经海底两万里的环球航行之后,潜艇在挪威西海岸遇上了可怕的大漩涡。教授与他的同伴被漩涡抛入水里,在挪威的一个小岛上侥幸脱险。此时潜艇已毫无踪影了。最后他们回到家乡,并将这个海底秘密公之于众。
材料二 《海底两万里》节选
文:[法]儒勒·凡尔纳
译:陈青石
这个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影,那是一头巨大的成年鲨鱼。它张开血盆大口,朝着采珠人冲了过去!我惊呆了,极度的恐惧让我不能动弹。
这个可怕的动物用力地拨动了一下鳍,朝采珠人直扑过去。采珠人往旁边一闪,躲开了鲨鱼的血盆大口,但未能躲开鲨鱼尾巴的撞击。他被鱼尾打中了胸膛,立刻翻倒在了水里。
这个场面前后不过几秒钟。鲨鱼又折返回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蹲在我身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了起来,抓起随身携带的短刀,朝着鲨鱼冲去,看上去想要和鲨鱼展开搏斗。
就在鲨鱼想要咬那个倒霉的采珠人的时候,它突然发现了新的敌人,立即翻过身子,飞速地朝着船长冲过来。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特别冷静地俯下身子,等待鲨鱼的到来。当鲨鱼快要冲到他身边的时候,船长十分矫捷地跳到了另一边,成功地避开了攻击。与此同时,他将短刀刺中鲨鱼的腹部。但这只不过是人鲨大战的开端,恶战还在后面。
摘自《海底两万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依伊 编辑
阅读小贴士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他的声名享誉全世界。
19世纪末,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与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创作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他们大多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或者航海家。凡尔纳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阅读与理解
1.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庞然大物:
②光怪陆离:
2.根据材料一,《海底两万里》的情节可分为四个部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 →成为俘虏,被困→② →③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海底航行之旅?
答:这是一场 、 、 的海底航行之旅。
①神秘 ②漫长
③无趣 ④惊心动魄
4.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 )。(多选)
A.“我”被这场搏斗吓住了。
B.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
C.尼摩船长救了采珠人。
D.尼摩船长救了“我”。
5.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描写和 描写,一方面写出了 和 ,另一方面反衬出 。
6.读一读不同译者笔下的《海底两万里》中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答:我喜欢 翻译的。因为 。
亲爱的小读者,这一期的阅读与理解题目解答得顺利吗?想知道答案?快快翻开2025年1月《中国少年文摘》(阅读与理解)第45页查看吧!